您当前位置:首页 > 高考资讯 > 华英新闻 >正文

作文:利用教材打通写作与生活世界

发布时间:2023-03-24 浏览次数:265

■高考备考指导

如何打通语文写作和生活世界,进而在高考考场上文思如泉涌,写出真情实感的文字?高三的学生在备考时可充分利用教材,尝试运用“由人及己”的方式丰富写作内容,运用“时空思维”拓宽写作思路。

理解“他人”的世界,积累素材

教材的编写依据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,其中的人文主题非常贴近学生生活。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为例,“青春激扬”“劳动光荣”“生命的诗意”“我们的家园”等人文主题,将选文与学生个体联系起来。学生可梳理教材,关注人文主题,选择有兴趣有触动的选文理解“他人”世界,由此积累写作素材。

教材中名家众多,无论是中国古代的陶渊明、李白、杜甫、苏轼、辛弃疾、李清照,还是中国现当代的毛泽东、闻一多、袁隆平、张秉贵、钟扬、费孝通,外国的黑塞、雪莱等等,教材中的文章是学生理解世界、积累写作素材最直接的途径。

反观“我”的世界,获得启发

学生可以就选文内容进行自我提问,由选文作者、选文人物的“他人”世界,转向对“我”的世界的思考,由此获得情怀、观点、思维的启发。比如,读《芣苢》《插秧歌》,学生可以思考:劳动何以成诗?我在生活中能否感受到劳动的诗意?读《上图书馆》,学生可以思考:我喜欢上图书馆的理由是什么?如果有机会,我会设计一座怎样的图书馆让更多的人喜欢去读书?读《装在套子里的人》,学生可以思考:束缚人的本性的负面“套子”并非契诃夫时代的“专利”,我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哪些“套子”,如何“解套”呢?等等。

积累的素材以及获得的启示,可以让写作内容更加丰富,但仍然有学生在看到作文题目时无处下手:只谈“我”担心离题远,立意狭窄;不谈“我”又容易写成假大空的口号式文章。这种情况下,建议多向教材选文学习,运用时空思维,拓宽写作思路。

由“我”察时代,看意义

“我”背后的时间面是时代,由“我”的所见所闻出发,观察思考时代的特点、“我”与时代的联系,写作的内容也就得到拓展。

比如《过秦论》《五代史伶官传序》这样的史论散文,都是借助对历史事实的叙述,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思和讽谏。《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?》《修辞立其诚》中,毛泽东、张岱年都是针对当时工作、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,现实针对性很强。而《立在地球边上放号》《峨日朵雪峰之侧》《百合花》等选文尽管并非议论性的文章,但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痕迹,传递出作者对特定时代背景的思考。

由“我”思家国,看情怀

“我”背后的空间面是“家”与“国”,包括家庭、社会、民族、国家、社会、宇宙等。“我”的所有行为都与“家国”有着密切的联系。思考“我”和“家国”之间的关系,在“家国”背景下思考“我”的价值意义,写作内容也随之丰富。

比如《反对党八股》,抗战如此紧张,毛泽东为何花费宝贵时间精力讨论文风呢?因为“党八股里面藏的是主观主义、宗派主义的毒物,这个毒物传播出去,是要害党害国的”。《拿来主义》中鲁迅为何要对《大晚报》报道的文化交流事件进行批评?因为无论是“送去”还是“送来”,都不是“拿来”。文化交流中没有秉持着“拿来主义”的原则,“人不能自成为新人”“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”。这不仅是针对当时国人面对中外文化提出“占有、挑选”的建议,更是立足于国家的未来,谈文化的“创新”。毛泽东、鲁迅都是站在“家国”的立场上思考问题,写作内容以小见大。

再比如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》《长征胜利万岁》《大战中的插曲》《别了,不列颠尼亚》《县委书记的榜样——焦裕禄》《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——2020中国抗疫记》,反映“伟大的复兴”人文主题,表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,可以从课文中的领袖形象、党员形象、军队形象、民众形象等感受民族精神,进而从历史角度思考“家国”背景下“我”的价值。

联系考题,多加实践

下面就以2022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“烟火气”为例说明。

丰富写作内容,可考虑联系教材中的“他人”世界。比如必修上册有“劳动光荣”的人文主题,可以由陶渊明、《芣苢》《插秧歌》中的人物、袁隆平、张秉贵等“他人”,思考古人、今人看重“烟火气”的原因是什么,以及对自己的启示。

拓宽写作思路,可从时空维度思考:我身边的人或物有何“烟火气”?我和他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?我对待“烟火气”的态度是否有变化?“烟火气”有着怎样的时代意义和家国情怀?

学生既可联想常态生活现象,写温馨的家庭生活、市井生活的况味,也可关注传统习俗特色活动,写故乡老家的民风民俗、城市街巷的风土人情等,体悟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或民族传统文化等,还可以深入思考“烟火气”来自于前人之奉献担当,当代社会更需要新生力量默默守护的时代意义等。

总之,高三的学生在进行作文备考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,尝试运用“由人及己”的方式丰富写作内容,运用“时空思维”拓宽写作思路,相信在写作时一定会有话说,且来自于自己的生活世界。

(作者系天津市南开中学语文教师)

作者:张扬